查看: 1962|回复: 1

参数化设计---第七届上海建筑师沙龙(7)头脑风暴嘉宾演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5 22: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jpg
张砚: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主创建筑师,同时也是东方体育馆项目的参数化设计人(右一)
【头脑风暴】环节中精彩语录

我觉得讲句老实话,我特别不喜欢喜马拉雅那的东西,它是日本的一个设计师生成的一个东西,然后拿这个总是在卡塔尔试过,然后建其又拿到上海来弄。所以并不是很理想的一个情况。然后像SAKY是一个很出色的日本的一个结构工程师,他是伊东丰雄大部分的结构工程师。他跑到上海做出这么一个东西,其实也证明设计里头人还是一个非常主导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是基于一个角色是什么呢,就是事实上也有一批建筑师他们所做的工作事实上没有那么工程性或是没有那么去解决问题,他们更多的是探索性的设计,特别是美国、欧洲经济又不景气,建筑师没有饭吃,可能就只有用点时间来折腾一些新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不断的探索建筑可能的形式,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带给建筑新的机会,这个是一个建筑师应该干的事,不要以为具体解决某个工程的做某个楼是建筑师做的事。这个很好理解,因为那么多的学科都有一些探索,也有一些非常基本的应用。然后在这些探索里面,比如USC的生产一些非常像纤维状的一些东西,很早的时候就在做一些算法跟建筑的结合,所有的这些尝试在很表面的情况下都在做一个形,找一个形,都是做一个形式或是生成一个形式,不管这个逻辑方式怎么样,这个结果都是一个形式。最后它还是一个形。

在这个过程角度上讲,计算机是承担了怎么去生成也好,创造也好,建模也好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你是不可能把计算机跟人脑当中的形做类比的,因为你头脑当中的形是一个虚幻飘渺的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东西,你要呈现一个具体得形的话那么它就要被固化,这跟你之前的形是不相关的。这其实没有什么值得惋惜或是叹息的。比如你在做一个项目,你在计算机里面搞了这么一个3D模型,你最后比如说麦克的上海中心的上海模型,你就说那个模型是真正的上海中心吗,肯定不是,那只是一个模型。不管怎么样它只是一个模型,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

这些东西一定是建筑师和其他人修整过,政府部门修改一遍,施工队修改一遍,然后出来这么一个结果。所以某种意义来讲不要太在意你头脑当中用什么方式来做或是计算机怎么来做,但是这个计算给你这种形的能力是非常值得大家注意的。它会有各种各样的模式或是各种各样的途径,有可能是比如跟着计算机搞一些什么东西,你可能比如说搞一个生成像数 一样的东西,这都是一些,或是你自己写一个代码做一个其他的东西,这些对探索建筑的可能性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回到一个常规的项目,你怎么在一个所谓的学或是技术环节做一个评判呢,其实我觉得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建立一个基于性能的这么一个基本的观念。就是说之前看建筑更多的可能是一个立面也好,平面也好的一个所谓的形式美的原则,或是这个功能好不好用,所谓的这样的一些评判标准,但是呢,没有对于一个整体性能的把握,这个性能是指热学性能、光学性能,它是一个综合的对于建筑是好是坏的一个关键。

一旦你进入一个建筑基于性能的设计,以性能作为一个评判建筑标准的话,我觉得你就会发现在这个过程当中已经进入一个优化的性能。往往我们优化一个性能的东西往往都是美的,它一定不是乱七八糟没有组织的,它一定是最有效率的,它不会本利可以做单曲面你一定要搞一个双曲面非常复杂。一个优化的东西肯定是非常经济的,哪怕是你3D模型搞的很复杂,最后你也是可以用工程逐步的把它去优化它,所以这个是我的一个观点就是一个优化的观点。但是呢,我们又仍然意识到,建筑就像一个人一样,它始终会有很独特的东西,哪怕你再去评判建筑,因为发现还是会有某些建筑根本不能纳入你这个体系。是因为我们确实是需要某些建筑它不那么性能化,不那么优化,它就具有某种象征的意义,这就是建筑非常复杂的地方的所在。
大概就是这样的,谢谢。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5 14: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珍爱生命,果断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